P型反沖洗直通過濾器設計規范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濾器,尤其是一種反沖洗直通過濾器。P型自動排污過濾器主要由碳鋼筒體、訂做結構的不銹鋼楔形濾網、水流導向閥及排污裝置所組成。當過濾器工作時,水流導向閥處于開啟狀態,水流由入口進入過濾器,經過濾網過濾到出口(見圖1)。當過濾器需要排污時,關閉水流導向閥,打開排污閥,水流經濾網前半段過濾,部分水流由出口流入系統,剩余水流由濾網后半段外側流入內側,經排污口排出,起到反向自動沖洗濾網的作用(見圖2)。這樣整個沖洗過程系統可正常運行,無需停機。水流導向閥的開啟機構分手動和電動兩種,當采用電動開啟機構時,設有時鐘控制電控箱,可按設定時間要求實現自動清洗排污,此時排污口裝電動球閥、水流導向閥和排污電動球閥實現聯動。 
2P型反沖洗直通過濾器設計規范背景技術: 在供水、暖通、空調、供熱工程的管路系統的安裝和運行時落入管內的污 物,或運行過程中經水流攜帶進入管路系統的沉渣、污物等,不及時進行過濾 和排除,將會導致管路堵塞或損壞設備及用水器具等。而現有技術的管道用過 濾器,大多數只具有過濾功能,清洗時需關閉進、出水口閥門斷水后,拆開清 洗口清洗,如Y型過濾器、直通過濾器、籃式過濾器等,清洗不方便;有些過 濾器雖然具有在線清洗功能,但存在有結構笨拙、安裝尺寸大、清洗不充分、 清洗頻繁等不足。 直通式反沖洗過濾器當過濾器工作時,水流導向閥處于開啟狀態,水流由入口進入過濾器,經過濾網過濾后流入出口。本機采用壓差控制、定位控制自動清洗濾網。當過濾器進出口差壓達設定值或定時器達到預置時間時,電動控制箱發出信號,排污閥打開(水流導向閥處于開啟狀態),水流沖洗粘在濾網內壁上的雜質被進一步沖洗排出,當水流導向閥處于全關狀態下,水流被迫從過濾器進口段網孔進入濾網外側,大部分凈液從出口流出,一部分凈液又從濾網外側進入濾網內部(因為系統會處于泄壓狀態 
三:直通式反沖洗過濾器特點 1、過濾水量大:該過濾器壓力損失小,處理水量大,單臺可達3000t/h 2、使用壽命長:由不銹鋼過濾濾網及優質碳鋼筒體組成 3、綜合成本低:無需拆卸和更換濾網,使用壽命長達20年 4、操作簡便效率高:無需接旁路,無需修機,過濾反沖效果好 四:直通式反沖洗過濾器應用 1、自清洗所需水量:<1% 2、自清洗時間:10-60秒 3、自清洗控制方式:壓差、時間及手動 4、電控方式:交流三相380V/50Hz 5、控制界面:數顯、旋鈕、開關  P型反沖洗直通過濾器設計規范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清洗 和安裝的反沖洗直通過濾器。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反沖洗直通過濾器是由 筒體、濾筒、端板、進水口、閥板、出水口和排污口組成,筒體為管道狀,其 兩端分別與端板焊制,在兩端板上沿筒體軸線分別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并在 進水口側的筒體內的端板上裝設有濾筒,濾筒的另一端為封板,濾筒和封板上 均布設有過濾孔,在濾筒內靠近進水口的端板處裝設有閥板,閥板通過固定稍 固定在閥板軸上,閥板軸穿過濾筒裝設在筒體上,并在筒體外裝有手柄,排污 口設在筒體底部,并穿過筒體經排污管與濾筒連通,其連通口設在濾筒靠近封 板處。正常運行時,閥板為開啟狀,排污口關閉,水流從進水口進入濾筒、并經 過過濾孔過濾后由出水口流出,當濾筒內攔截的雜質較多時應進行反沖洗處理, 此時,關閉閥板和出水口,打開排污口,水流從進水口進入濾筒后被迫由閥板 前的過濾孔流向筒體,進入筒體的水流再由閥板后的過濾孔反沖洗濾筒,并由 排污口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直接安裝在管道水系統中過濾雜質和排污, 結構簡單,過濾面積大,操作方便并可在運行中隨時清洗排污。 要求1、一種反沖洗直通過濾器是由筒體、濾筒、端板、進水口、閥板、出水口和排污口組成,其特征是筒體為管道狀,其兩端分別與端板焊制,在兩端板上沿筒體軸線分別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并在進水口側的筒體內的端板上裝設有濾筒,濾筒的另一端為封板,濾筒和封板上均布設有過濾孔,在濾筒內靠近進水口的端板處裝設有閥板,閥板通過固定稍固定在閥板軸上,閥板軸穿過濾筒裝設在筒體上,并在筒體外裝有手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沖洗直通過濾器,其特征是排污口設在筒體 底部,并穿過筒體經排污管與濾筒連通。

P型反沖洗直通過濾器設計規范 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反沖洗直通過濾器是由筒體、濾筒、端板、進水口、閥板、出水口和排污口組成,其特征是筒體為管道狀,其兩端分別與端板焊制,在兩端板上沿筒體軸線分別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并在進水口側的筒體內的端板上裝設有濾筒,濾筒的另一端為封板,濾筒和封板上均布設有過濾孔,在濾筒內靠近進水口的端板處裝設有閥板,閥板通過固定銷固定在閥板軸上,閥板軸穿過濾筒裝設在筒體上,并在筒體外裝有手柄。本實用新型可直接安裝在管道水系統中過濾雜質和排污,結構簡單,過濾面積大,操作方便并可在運行中隨時清洗排污。 |